走近大秦岭——哲学系1508021班《生态哲学》课程秦岭实习

时间:2018-07-02 09:36访问量:

(通讯员 王茜)2018年6月28日,公司15级哲学系赴秦岭九龙潭进行《生态哲学》(HA5117)课程的实地考察,该课程是哲学系的专业特色示范课程,于2016年获得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专业特色课程的立项。此专业示范课程的特色之一是配备了六课时的实地考察课程,主要通过识别秦岭常见植物,了解其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来巩固生态哲学中关于生物个体、物种、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利用实地考察中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培养员工的生物保护意识,并锻炼同学们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次实践由授课教师朱丹琼老师带队进行。上午10点半,实践考察队伍准时在新校区东门集合,同学们带好行装,热情高涨地出发。最重要的装备是由陕西师范大学肖娅萍老师主编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11时许,全员抵达曾作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的后封山——九龙潭,山上为半原始森林次生状态,有“京东绿色宝库”的美称。老师在开始阶段带领我们以观察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胡桃(Juglans regia 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椴树(Tilia tuan Szyszyl.)、鞭叶耳蕨(Ploystichum craspedpspr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等植物,从观察叶子、树干、花、果实等角度揭示了一般实地考察判别植物种类的步骤。同学们运用之前预习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上的内容,熟练掌握了观察方法、观察步骤以及特定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知识,并获得了与之前单单以旅游的心态看风景完全不同的视角,在登山的休息阶段同学们也会互相交流自己在路途中的发现,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九龙潭的山、水、树、石伴随一路,令人满眼翠绿、叮当溪水声萦绕耳畔,带来美的感受,同时提高了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我们一行人走得愈深就愈加能感受到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到了“三潭”同学们对自己身体情况做出判断,有10位同学选择在中途休息区等待,剩下的师生共17人构成队伍继续以积极的态度、不懈的精神一路向上,依次领略了九潭各自不同的姿态:一潭水深五米,在奇石小路边形成;二潭似世外桃源,在崎岖茂密的花草中形成;三、四、五、六潭连在一起又叫连珠潭,在数百米斜坡旁形成;穿过似华山苍龙岭的龙脊梁,悬崖险景,扶梯而上,来到四壁合围的七潭;在参天大树的原始森林里,见到了沿山飞瀑的八潭和直径十几米的九潭,景色非常壮观。还感受到了峭壁直下的牛头山瀑布之气势。继续向上爬的同学们以顽强的意志,不愿意半途而费,一起互相鼓励着攀登上了山顶,在明媚的阳光下走进山顶闲置的寺庙,只见寺内野草丛生,却有烂漫山花自在开放。

尽管生态学发展的历史与目前的研究仍然充满了各种争议,因而引发了许多来自学科内部的哲学思考,但是这些争议并不妨碍我们认识生态学是如何奠定其基础,成为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的。生态学的发展及与之相关联的哲学问题,更让我们认识到哲学的魅力所在。可以说,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特质与规律的学科,而生态哲学研究的则是生态学本身的历史以及它自身发展为科学的特质!

此次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体现了良好的集体行动守时习惯,体现了团结互助的风气,锻炼了我们的体格,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心向往之、无往不至。”本次实践师生共去了27人,成功登顶的有17人,同学们都表示此次实践课不仅更为直观地获得了知识、感受了野外实践的魅力、秦岭的优美,更是对自己身心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知道“坚持”的力量,“互助”的美好,并希望将此次实践所得的收获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研学精神,争取更上一层楼!

树干上的蘑菇

老师带领同学们辨认植物

寺庙内的山花

萱草开花植株

进山前大合照

山溪和石头